截至2月17日,全國作物受旱面積8383萬畝,比2月7日旱情最嚴重時1.61億畝減少7717萬畝,其中重旱2679萬畝,干枯421萬畝,有464萬人、248萬頭大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。其中河北、山西、江蘇、安徽、河南、山東、陜西、甘肅等8省冬小麥主產區受旱面積總計6980萬畝,比2月7日旱情最嚴重時減少8352萬畝,已完成抗旱澆灌面積1.47億畝。旱情已經有所緩和。
自2008年11月到現在發生的干旱,遍及8個小麥主產省,正值生長期的冬小麥受旱嚴重,在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的領導帶動下,全國掀起了抗旱保苗的高潮,通過機井灌溉、人工降雨等措施有效地緩解了旱情。糧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,面對旱災,國家的糧食安全能否得到有效的保證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。
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,2008年我國糧食實現連續5年大豐收,總產量52850萬噸,其中夏糧產量12041萬噸,早稻3158萬噸,秋糧37651萬噸。由此可知,夏糧占我國全年糧食產量的23%左右,因為冬小麥是夏糧的主要組成部分,冬小麥產量約占全年糧食產量的20%左右,按“旱災致使小麥減產20%”這最冒險的估計,全年糧食損失量僅為2000萬噸左右。而且今年我國冬小麥播種面積比去年有所提高,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旱災導致的小麥單產的減少。從數量上講,旱災對我國今年糧食供應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,不會影響到2009年的糧食安全。
另外,我國雄厚的糧食儲備也是保證糧食安全的重要依據。國家通過中儲糧龐大的儲備系統,收購了絕大部分的糧食,政府有實力左右小麥、稻谷等糧食品種的價格運行,控制國內糧食市場。旱災即使致使糧食出現產需缺口,政府依然可以憑借雄厚的庫存維持市場的平穩運行,維持中國的糧食安全局面。
退一萬步說,即使夏糧減產,國內糧食供應出現缺口,受全球經濟影響,國際糧價已經回落,向外采購糧食的成本大幅降低,可以從國際市場上采購到充足的糧源。因此擔憂旱災對糧食安全構成威脅是不必要的。
|